產品分類品牌分類
-
寬溫度滴點 高溫高剪切粘度 自動傾點 瀝青毛細管粘度計清洗器 酸值試驗器 潤滑油銹蝕測定儀 全自動折管式運動粘度試驗器 殘渣燃料油總沉淀物試驗器 紫外熒光硫氮測定 X熒光油品硫分析儀 布氏粘度測定儀 冷卻液冰點測定儀 開口閃點測定儀 凝點冷濾點測定器 常壓餾程測定儀 表觀粘度試驗器 石油產品蒸餾試驗器 石油產品閃點測定器 石油產品低溫特性試驗器 運動粘度測定器 潤滑油蒸發(fā)損失 恩氏粘度計 石油水分測定器 減壓餾程測定器 石油密度計 腐蝕銹蝕試驗器 殘?zhí)繙y定器 抗乳化性能試驗器 泡沫特性試驗器 實際膠質試驗器 蒸汽壓試驗器 氧化安定性測定器 烴類測定儀 潤滑脂滴點試驗器 機械雜質試驗器 石油產品灰分試驗器 色度測定器 苯胺點 原油水含量
-
取芯機 瀝青彎曲梁流變儀 馬歇爾穩(wěn)定度 瀝青薄膜烘箱 瀝青彎曲梁蠕變 馬歇爾電動擊實儀 澆注瀝青混合料貫入度 瀝青斷裂試驗儀 水熱敏感性試驗儀 纖維分析儀 纖維沖氣篩 黏油層黏結強度試驗儀 瀝青定量自動加注儀 瀝青紅外光譜儀 瀝青動力粘度 溶解度 清洗機 電動液壓脫模器 切割機 瀝青軟化點試驗器 瀝青延度儀 瀝青針入度測定器 抽提儀 瀝青蠟含量 旋轉薄膜烘箱 理論最大相對密度 砂當量試驗器 標準粘度計 恩格拉粘度計 賽博特粘度試驗儀 粘韌性測試儀 壓力老化 旋轉壓實儀 瀝青脆點試驗器 穩(wěn)定度試驗器 瀝青壓力試驗儀 擊實儀 混合料拌合機 車轍試驗儀 瀝青含量 混合料密度 化學四組分 乳化瀝青 濕輪磨耗儀 黏聚力試驗器 負荷車輪試驗儀 旋轉瓶磨耗試驗儀
瀝青三大指標檢測的注意事項
為了保證瀝青的質量,所有的相關單位檢測都會進行瀝青的三大指標檢測,分別為針入度、延度和軟化點,每一個指標檢測都有需要我們必須注意的事項,接下來一起看看都有哪些注意事項吧。
針入度是在規(guī)定溫度和時間內,附加一定質量的標準針垂直貫入瀝青試樣的深度。針入度是表征粘稠瀝青條件粘度的一種指標,也是劃分瀝青標號的依據,標號小,針入度也小,瀝青粘稠度大,適用于高溫地區(qū)或重載交通,反之適用于低溫地區(qū)或中輕交通。
主要影響因素
1.澆模:
瀝青試樣注入試皿時不應留有氣泡,若有氣泡,試樣密度將變小,試驗結果會偏大,此時可用打火機燒一下消除氣泡。
2.室溫:
澆模完成后試樣要在15-30℃室溫中冷卻至少1.5h,如室溫過高試樣將不能充分冷卻,試樣內部溫度偏高,試驗結果將偏大。
3.水浴中恒溫時間:
為保證試樣充分冷卻,試樣應在25±0.1℃水浴中恒溫至少1.5h,時間太短會導致結果偏大。
4.針尖與瀝青是否接觸:
應調整針尖與試樣表面剛好接觸后才能開始試驗,這一因素引起的誤差屬人為誤差,應通過反復實踐掌握經驗去消除。
5.儀器因素:
試驗過程中應保證水溫控制在±0.1℃范圍內,水溫偏高結果會偏大,反之偏小。條件允許應使用具備自動控溫功能的針入度儀。
6.針及連桿質量:
針及連桿砝碼質量經常校驗,如質量變輕,結果將偏小,反之偏大。
7.測點間距:
三個測點間及距試模邊緣不小于10mm,好以盛樣皿中心為圓心均分布,如間距過小會破壞瀝青試樣的致密結構,導致結果偏大。
軟化點是瀝青試樣在規(guī)定尺寸的金屬環(huán)內,上置規(guī)定尺寸和質量的鋼球,放于水或甘油中,以規(guī)定的速度加熱,至鋼球下沉達規(guī)定距離時的溫度。軟化點是瀝青達到規(guī)定條件粘度時的溫度,所以軟化點既是反映瀝青溫度敏感性的重要指標,也是瀝青粘稠性的一種量度,軟化點越高瀝青高溫性能越好。
主要影響因素
1.隔離劑涂抹:
隔離劑涂薄薄一層即可,涂太厚會占據模內瀝青空間,導致結果偏小。
2.灌模:
略高出環(huán)面即可,太高會流出試樣環(huán)粘住外壁,導致定位環(huán)套不上,加熱時還會流淌,影響結果。
3.水浴溫度與恒溫時間:
嚴格按照規(guī)范規(guī)定,保證試樣充分冷卻。
4.起始溫度:
起始溫度影響試驗結果的離散性,5℃時相對偏差較小,應控制起始溫度在5±0.5℃范圍內。
5.升溫速度:
要求每分鐘升溫速度控制在5±0.5℃范圍內,升溫速度過快會導致試樣與介質來不及同步升溫,結果偏大,反之偏小。
6儀器因素:
主要表現(xiàn)在鋼球不落或落得慢,結果偏大。
7.加熱介質:
軟化點80以上的瀝青要用甘油作為加熱介質,因為水在80℃以上時已接近沸騰狀態(tài),會產生大量氣泡,對結果造成影響,而甘油的沸點是230℃,因此不能用水而應用甘油作為介質。
延度是規(guī)定形態(tài)的瀝青試樣,在規(guī)定溫度下以一定速度拉伸至斷開時的長度。延度是表征瀝青塑性的指標,與低溫性能有關,延度小低溫性能不好,瀝青路面易開裂。
主要影響因素
1.隔離劑涂抹:
只能涂底板和側模內表面,端模不能涂,否則會導致試樣直接脫落,試驗失敗。
2.灌模:
灌模應從一端至另一端往返數(shù)次,略高出試模,不得使氣泡混入。
3.刮模:
應用熱刮從中間向兩端刮,刮溫度宜控制在150℃左右。如刮溫度太高易使瀝青表面下凹,導致結果偏小,刮溫度太低刮不動易使表面凹凸不平,應重新灌模。
4.水浴溫度與恒溫時間:
應嚴格按規(guī)范規(guī)定溫度和時間對試樣保溫,保證試樣充分冷卻,如溫度偏低結果將偏小。
5.儀器因素:
如果儀器拉伸速度過快結果將偏小。
6.水浴密度:
試樣拉伸過程中漂浮或沉底均會影響結果,應及時處理。
(內容來源|網絡:由小析姐整理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