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標準要求指標為≤1℃或±0.5℃。
有的公司為了標榜控制技術(shù)有標稱±0.2℃的,其實溫度試驗控制溫度波動度達不到±0.3℃以內(nèi)下面的溫度均勻度和溫度偏差很難合格;濕度試驗控制溫度波動度達不到±0.1℃濕度穩(wěn)定會很困難。
3)溫度均勻度
舊標準稱均勻度,新標準稱梯度。溫度穩(wěn)定后,在任意時間間隔內(nèi),工作空間內(nèi)任意兩點的溫度平均值之差的zui大值。這個指標比下面的溫度偏差指標更可以考核產(chǎn)品的核心技術(shù),因此好多公司的樣本及方案刻意隱藏此項。一般標準要求指標為≤2℃ ,但客觀地說,純高溫試驗箱要求在200℃以上仍保持均勻度≤2℃對用戶也是不經(jīng)濟的。
4)溫度偏差
溫度穩(wěn)定后,在任意時間間隔內(nèi),工作空間中心溫度的平均值和工作空間內(nèi)其它點的溫度平均值之差。雖然新舊標準對此指標的定義和稱呼相同,但檢測已有所改變,新標準更實際,更苛刻一點,但考核時間短點。
一般標準要求指標為±2℃,純高溫試驗箱200℃以上可按實際使用溫度攝氏度(℃)±2%要求。 臺資的指標中沒有大陸稱呼的溫度均勻度和溫度偏差,近似的是溫度分布均勻度,英文單詞也不同,樣本指標為±0.5℃、±1℃、±1.5℃等。
5)溫度變化速率
這是一個考核產(chǎn)品配置容量的指標,各公司給出的形式也是五花八門,有升降溫速度、升降溫時間、加熱制冷能力等,升降溫區(qū)間也不統(tǒng)一。一般對溫度變化不做要求的用戶,主要明確從常溫達到極限低溫的時間即可,差個3~5分鐘也無所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