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紫外線輻射性能的測試方法
抗紫外線輻射性能的測試方法
防紫外線防護系數(shù)(UPF)和紫外線透過率(T(UV-A)AV,T(UV-B)AV)紫外線防護系數(shù)UPF(Ultraviolet ProtectionFactor)(又稱紫外線遮擋系數(shù))是表示織物防護紫外線的能力。它是紫外線對未防護的皮膚的平均輻射量與要經測試的織物遮擋后紫外線輻射量的比值。
紫外線穿透率:指有試樣時透過的紫外線輻射強度與無試樣時紫外線輻射強度之比的百分數(shù)。
UPF是英文Ultraviolet ProtectionFactor的簡稱,即紫外線防護系數(shù)、根據(jù)國家標準中的定義,UPF指的是“皮膚無防護時計算出的紫外線輻射平均效應與皮膚有織物防護時計算出的紫外線輻射平均效應的比值"。這個定義比較抽象,我們可以這樣理解UPF的物理意義,比如UPF值為50,就說明有1/50的紫外線可以透過織物。UPF值越高,就說明紫外線的防護效果越好。但國家標準中紡織品的UPF值zui高的標識是50+,也就是UPF>50。因為UPF大于50以后,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國家質檢總局頒布的《紡織品防紫外線性能的評定》標準中規(guī)定.
A.只有當樣品的UPF值大于30,并且UVA的透過率小于5%時,才能稱之為“防紫外線產品",這兩個條件缺一不可。這是恒量一種產品是不是“防紫外線產品"的指標。
B.防紫外線產品應該在標簽上標有三個方面的內容:
1、國家標準的編號:GB/T188302
2、UPF值:
3、30+,或者50+
備注:
如果UPF的測定值大于30,并且UVA的透過率小于5%,標識為:30+
如果UPF的測定值大于50,并且UVA的透過率小于5%,標識為:50+
長期使用以及在拉伸或者潮濕的情況下,該產品所提供的防護性能可能減少。
紫外線的分類:
根據(jù)生物效應的不同,將紫外線按照波長劃分為四個波段:
UVA波段,波長320~400nm,又稱為長波黑斑效應紫外線。它有很強的穿透力,可以穿透大部分透明的玻璃以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長波紫外線有超過98%能穿透臭氧層和云層到達地球表面,UVA可以直達肌膚的層,破壞彈性纖維和膠原蛋白纖維,將我們的皮膚曬黑。360nm波長的UVA紫外線符合昆蟲類的趨光性反應曲線,可制作誘蟲燈。300-420nm波長的UVA紫外線可透過*截止可見光的特殊著色玻璃燈管,僅輻射出以365nm為中心的近紫外光,可用于礦石鑒定、舞臺裝飾、驗鈔等場所。
UVB波段,波長275~320nm,又稱為中波紅斑效應紫外線。中等穿透力,它的波長較短的部分會被透明玻璃吸收,日光中含有的中波紫外線大部分被臭氧層所吸收,只有不足2%能到達地球表面,在夏天和午后會特別強烈。UVB紫外線對人體具有紅斑作用,能促進體內礦物質代謝和維生素D的形成,但長期或過量照射會令皮膚曬黑,并引起紅腫脫皮。紫外線保健燈、植物生長燈發(fā)出的就是使用特殊透紫玻璃(不透過254nm以下的光)和峰值在300nm附近的熒光粉制成。
UVC波段,波長200~275nm,又稱為短波滅菌紫外線。它的穿透能力zui弱,無法穿透大部分的透明玻璃及塑料。日光中含有的短波紫外線幾乎被臭氧層*吸收。短波紫外線對人體的傷害很大,短時間照射即可灼傷皮膚,長期或高強度照射還會造成皮膚癌。紫外線殺菌燈發(fā)出的就是UVC短波紫外線。 UVD波段,波長100~200nm,又稱為真空紫外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