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度記錄儀在肉制品行業(yè)的應用
溫度記錄儀在肉制品中的作用
溫度是影響微生物繁殖的一個重要因素,對肉食品的腐爛變質起著很大的作用。適度的溫度可以促進微生物的正常生命活動,加快食品腐爛變質的過程。而不適的溫度可以減弱微生物的生命活動,或導致微生物的形態(tài)、生理等特性上的改變,甚至造成微生物的死亡。根據(jù)微生物zui適生長溫度,可分為:嗜冷性、嗜溫性和嗜熱性三個生理類群,每個類群又包括zui適溫度、zui低溫度和zui高溫度。
溫度降至-1—-5℃以下時,微生物的生長基本可以控制,因此采用低溫冷藏是保存動物性食品的一項有效的措施。
在外環(huán)境中與肉食品腐爛變質有關的是中溫菌群,其生長溫度范圍在10-45℃之間,zui適溫度在37-40℃,在10℃以下生長大為減弱,在0℃以下有些菌種雖能生存,但已不能分解蛋白質和脂肪,對碳水化合物的分解能力也極弱。
溫度記錄儀起著抑制病菌落生長的關鍵作用,在“溫度記錄儀在食品儲運典型應用”就詳細概要了,比如,在食品倉庫將溫濕度相對平衡在95%RH至90%RH范圍內,極易滋生的細菌為乳酸菌,霉菌,波林特菌等。
而食物保存周期也與溫度、平衡相對濕度有關,平衡相對濕度值為81%RH的蛋糕,其保質期為27℃時14天、21℃時24天,如果平衡相對濕度提高到85%RH,這些指標將降低為27℃時8天、21℃時12天。
所以為了成功地儲存和保持這些產(chǎn)品,溫度記錄儀對檢測環(huán)境氣候必須仔細指明。與此同時,當食品的保存在太過干燥的環(huán)境下,它的口感是會有所變化。針對對這樣的狀況,要求實施溫度記錄儀發(fā)生變化,保障食品能安全進入消費者口中。
溫度記錄儀使用時把記錄好的溫度參數(shù)進行測量,然后按照預定的時間間隔存儲于內部存儲器中,待完成所有的記錄功能以后再連接于PC機上,應用適配軟件把存儲的數(shù)據(jù)一并提出按照其數(shù)值,時間來進行合理的分析儀器。
利用該儀器可確定儲運過程、實驗過程等相關過程沒有任何危及產(chǎn)品安全的事件發(fā)生由此可以看出溫度記錄儀在生活中占有*的地位,尤其是在食品應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