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輸入產(chǎn)品關鍵字:
郵編:410000
聯(lián)系人:羅經(jīng)理
電話:0731-84473275,84474121
傳真:0731-84515463
手機:13507482160
留言:發(fā)送留言
網(wǎng)址:www.2688300.com
商鋪:http://apwanrong.com/st8779/
榆莢仁的功效與作用
點擊次數(shù):246 發(fā)布時間:2011-9-5
【出處】
出自《證類本草》;1.陶弘景:初生榆莢仁, 以作糜羹,令人多睡。
2.《醫(yī)林纂要》:榆莢,圓薄如錢,嫩者可食。其殺蟲與蕪荑同。
【拼音名】Yú Jiá Rén
【別名】榆實、榆于、榆仁
【來源】
藥材基源:為榆科植物榆樹的果實或種子。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Ulmus pumila L.
采收和儲藏:4-6月果實成熟時采收,除去果翅,曬干。
【原形態(tài)】落葉喬木,樹干端直,高達20m。樹皮暗灰褐色,粗糙,有縱溝裂;小枝柔軟,有毛,淺灰黃色。葉互生,紙質;葉柄長2-10m,有毛;托葉早落;葉片倒卵形、橢圓狀卵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2-8cm,寬1.2-2.5cm,先端銳尖或漸尖,基部圓形或楔形,上面暗綠色,無毛,下面幼時有短毛,老時僅脈腋有毛,邊緣具單鋸齒;側脈明顯,9-18對?;ㄏ热~開放,簇年成聚傘花序,生于去年枝的葉腋;花被針形,4-5裂;雄蕊與花被同數(shù),花藥紫色;子房扁平,1室,花柱2。翅果近圓形或倒卵形,長1-1.5cm,寬0.8-1.2cm,光滑,先端有缺口,種子位于翅果中央,與缺口相接;果柄長約2mm?;ㄆ?-4月,果期4-6月。
【生境分布】
生態(tài)環(huán)境:生于河堤、田埂和路邊,山麓、沙地上亦有生長。
資源分布:分布于東北、華北、西北、華東、中南、西南及西藏等地,長江以南多系栽培。
【性狀】性狀鑒別 翅果類圓形或倒卵形,直徑1.2-1.5cm;先端有缺口,基部有短柄,長約2mm。果翅類圓形而薄,表面光滑,可見放射狀脈紋。種子長橢圓形或卵圓形,長1-1.5cm,直徑約5mm,位于翅果上部或近上部,與缺口的底緣密接。
【化學成份】果實每100g 含水分82g。蛋白質3.8g,脂肪1g,碳水化合物8.5g,粗纖維1.3g?;曳?.5g,鈣280mg,磷100mg,鐵22mg,硫胺素(thiamine)0.05mg,核黃素(riboflavine)0.1mg,煙酸(nicotinic acid)1.4mg。種子含油量18.1%。
【性味】苦;微辛;性平
【功能主治】健脾安神;清熱利水,消腫殺蟲。主失眠;食欲不振;帶下;小便不利;水腫;小兒疳熱贏瘦;燙火傷;瘡癬
【用法用量】內(nèi)服:煎湯,10-15g。外用:適量,研末調敷。
【附方】治疳熱瘦悴有蟲: 榆仁(去皮)、黃連(去頭)各一兩。上為細末,用豬膽七今,破開取汁,與二藥同和入碗內(nèi),ZHEN上蒸九日,每日一次,候日數(shù)足,研廓香五分,湯浸一宿,蒸餅同和成劑,丸如綠豆大,每服五、七丸至一、二十丸,米飲下,無時。 (《小兒藥證直訣》榆仁九)
【各家論述】
1.(本草拾遺):主婦人帶下,和牛肉作羹食之。
2.《醫(yī)林纂要》:補肺,止渴,斂心神。
【摘錄】《中華本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