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的水處理裝置,從總體上應當是;技術先進、運行平穩(wěn)、操作簡便;具體表現在:不結垢、不腐蝕、無事故;效果上突出:節(jié)能、、安全、符合國家有關標準。這是業(yè)內專業(yè)人士和眾多有識之士長期為之探索的重要課題。到目前為止,國內民用鍋爐、空調設施的補給水絕大部分一直沿用人工操作的鈉離子交換法進行處理。因其投資不高、簡便易行、適應性強,幾乎長期占領了鍋爐水處理的這一領地。但是,由于工藝和人為等因素的干擾,使其無法擺脫它固有的先天的缺陷。
系統(tǒng)閥門 多--系統(tǒng)中的每個交換罐都必須毫不例外的配置七個閥門。每個運行周期至少對其切換 28 次。并毫不例外的由人工檢測和判斷。辜不論其操作的規(guī)范和失誤,單就各連接點的跑、冒、滴、漏就足以讓人頭痛不已。而由此帶來的工耗、水耗、電耗、鹽耗以及維修費的居高不下,是原始的人工處理方式所無法克服的。
再生系統(tǒng) 繁--由于再生系統(tǒng)鹽水的制備和輸送,必須有足夠的溶鹽、沉淀、過濾、鹽水泵、輸配管和相應的防腐措施;供電實施的功率不低于 3 千瓦;一般都要建造單獨的水處理間。輔助設施的投資遠大于水處理裝置的本身。運行管理相對繁雜、制水成本相對要高。
終點控制 難--鍋爐水處理裝置能否安全可靠的工作,關鍵在于嚴格檢測和正確判斷每個工序的“停止點”;并及時無誤的對系統(tǒng)進行快速切換。這對傳統(tǒng)水處理方法來說,是永遠無法實現的。大家知道,每個軟化周期都有從軟化到再生、從再生到軟化的兩次切換操作。對于人工操作的裝置來說,每步運作,不是滯后必然超前,別無選擇!對于*個操作,如果經常運作滯后,對系統(tǒng)促成的損失是不堪設想的。明智的做法當然是一切都提前執(zhí)行。而第二個切換,則往往擔心再生不夠而人為的滯后執(zhí)行。因此,這種傳統(tǒng)的“掐頭去尾”的運作方式,必然使各項指標成倍地增加,是運行成本無法下降的根本原因。
樹脂利用率 低--由于人為因素的必然干擾,軟化周期的水處理量永遠欠飽和,交換樹脂的工作容量不能充分利用,有將近 40-50% 的樹脂在無功循環(huán)。物乏所值,浪費無窮!
上述這些固有的弊端,是造成鍋爐水處理行業(yè)普遍存在的“一高兩低”現象的重要原因(“普及率”雖然高,但是“達標率”和“有效率”卻較低)前些年,根據《全國鍋爐水處理情報網》“水處理信息”有關資料的介紹全國鍋爐水處理的“普及率”約在 80%以上、zui高為 95% ; 而“達標率”和“有效率”僅 50% ,zui低僅 36% 。 因水質不良導致的事故占鍋爐事故總數的 24% 。可見,盡快改變這種落后狀況已刻不容緩,任重而道遠!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