亮發(fā)光桿菌菌種如何證明進行了傳代
1.菌種是從事微生物學及生命科學研究的基本材料,亮發(fā)光桿菌在醫(yī)學領域中,診斷制品的制備,菌苗的、微生物致病性研究,藥物的抑菌試驗及藥品微生物檢驗等都有一套完整的菌種.微生物具有生命活力,在傳代過程中易發(fā)生變異甚至死亡,因此菌種傳代與保藏是一項重要的基礎工作。
2.把凍干菌種管、滅菌1ml滴管、雙碟、鑷子、營養(yǎng)肉湯培養(yǎng)基、營養(yǎng)瓊脂斜面數(shù)支,移入接種室或凈化工作臺。
3.先用砂輪將凍干菌種安瓶頸部挫出刻痕,再將凍干菌種管外壁用75%乙醇擦洗消毒、稍干,用75%乙醇棉擦凈,放在滅菌雙碟內,待干。點燃酒精燈,將菌種管的封口一端在火焰上,燒灼紅熱,滴在灼熱的菌種管封口一端,使驟冷而炸裂。
4.取滅菌鑷子,在火焰旁,將炸裂的管口打開,放入滅菌雙碟內,另取1支滅菌滴管,在火焰旁吸取營養(yǎng)肉湯少許,加至菌種管底部,將凍干菌攪動促使溶解,隨即吸出管內菌液,亮發(fā)光桿菌分別接種至營養(yǎng)瓊脂斜面及普通肉湯內,并將滴管及菌種管投入消毒液內,將已接種的營養(yǎng)肉湯及營養(yǎng)瓊脂斜面進行培養(yǎng)。
5.點燃酒精燈,用左手握住菌種斜面,將管口靠進火焰旁,右手拿接種棒后端,將接種環(huán)燒紅30秒,隨后將全部接種棒金屬部分在火焰上燒灼,往返通過3次。左手將管口在火焰上旋轉燒灼,右手用無名指、小指及掌部夾住棉塞,撥開棉塞,將接種環(huán)伸人管內先在近壁的瓊脂斜面上靠一下,稍冷卻再移至菌苔上,刮去少量菌苔,隨即取出接種棒,并將菌種管口移至火焰旁。
6.堵上棉塞,左手將菌種管放下,取營養(yǎng)瓊脂斜面1支,照上述操作打開棉塞,將接種環(huán)伸入管內至瓊脂斜面的低部,由底向上,將接種環(huán)輕貼斜面的表面曲折移動,使細菌劃在斜面的表面上。
7.菌種斜面?zhèn)鞔僮?br />8.培養(yǎng)基應新鮮制備,如斜面已無冷凝水者,不宜再使用。標簽上注明菌種名及菌種編號。至冰箱取出的菌種斜面,應在室溫放置約30分鐘,待溫度平衡后再移入接種室或超凈工作臺。
9.取出接種棒,在火焰旁將培養(yǎng)基管棉塞堵上,然后將接種過細菌的接種棒在火焰上燒灼滅菌。
10.菌種的培養(yǎng)與保存
11.大腸桿菌35~37℃培養(yǎng)48小時
金黃色葡萄球菌30~35℃培養(yǎng)48小時枯草芽孢桿菌30~35℃培養(yǎng)48小時白色念珠菌23~28℃培養(yǎng)7天黑曲霉23~28℃培養(yǎng)7天
12.將培養(yǎng)物管自培養(yǎng)箱取出后放人冰箱(2-8℃)保存,一般2個月轉種一次。4.5菌液的制備
13.取上述培養(yǎng)好的營養(yǎng)肉湯菌懸液(濃菌液)1ml,加到9ml0.9%無菌氯化鈉溶液混勻,為10-1,再取另一只刻度吸管吸取10-1菌液1ml加到9ml0.9%無菌氯化鈉溶液混勻,為10-2……以此類推,稀釋至含活菌數(shù)在50~100個。用平板計數(shù)。
14.取上述培養(yǎng)好的菌種斜面移入接種室或凈化工作臺,放置室溫后,用接種環(huán)取菌苔少許接種置營養(yǎng)肉湯中(10ml/支,已滅菌),將已接種畢的細菌管置35℃~37℃培養(yǎng)18~24小時,取出備用。一般于冰箱中保存可用兩周。
15.此稀釋菌液用于試驗后加陽性對照,可在一周內使用。
16.傳代和接種使用后,亮發(fā)光桿菌應做好《菌種傳代接種記錄》。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