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國家政策支持(如“中國制造2025”)和半導體工藝進步,國產高精度傳感器芯體在工業(yè)、醫(yī)療、汽車電子等領域逐步替代進口品牌。國產高精度傳感器芯體(尤其是萬分級精度,通常指精度在0.01% FS或更高水平)在壓力、溫度、加速度等領域已取得顯著進展,甚至可以說已經研發(fā)出可替代國外芯體的傳感器(如:晨穹RPS01石英絕壓壓力芯體,精度可達到0.02%FS)。
國產萬分級精度傳感器(精度達到0.01% FS或更高)在技術上面臨多方面的挑戰(zhàn),這些挑戰(zhàn)涉及材料科學、制造工藝、算法補償、測試校準等核心環(huán)節(jié)。以下是主要技術難點及其分析:
一、材料與工藝層面的挑戰(zhàn)
1. 核心敏感材料的穩(wěn)定性
問題:傳感器芯體的敏感材料(如硅、陶瓷、石英、鉑電阻等)需在溫度、壓力、濕度等環(huán)境變化下保持長期穩(wěn)定。例如,MEMS壓力傳感器中的硅膜片需要極低的熱膨脹系數(shù)(CTE)和抗蠕變能力。
難點:國產材料在純度、均勻性、長期老化性能方面與進口材料(如德國賀利氏貴金屬、日本信越硅片)存在差距,導致傳感器輸出的長期漂移(如年漂移率>0.005% FS)。而晨穹電子科技選用石英晶體作為敏感材料,基于石英qmems工藝,石英薄模及石英振梁的一體化加工,研發(fā)出體積小、精度高、溫漂系數(shù)小等優(yōu)點的壓力傳感器芯體。
石英晶體感知壓力變化,溫漂系數(shù)小,穩(wěn)定性高,石英晶體本身決定的,它的彈性模量或者說楊氏模量比硅的小一半。所以,對于硅材料來說,石英材料本身存在一定的優(yōu)勢。
2. 微納加工工藝精度不足
問題:萬分級精度要求微米甚至納米級加工一致性。例如,MEMS加速度計的懸臂梁結構需光刻精度達到亞微米級。
短板:國產光刻機、刻蝕設備在分辨率、重復性方面落后于ASML、東京電子等國際廠商,導致器件良率和性能波動較大。晨穹引進設備,具備光刻能力,濕法腐蝕,干法刻蝕能力。
3. 封裝應力與熱匹配
問題:傳感器封裝過程中,不同材料(如硅與玻璃、金屬引線)的熱膨脹系數(shù)差異會導致殘余應力,影響零點輸出。
案例:壓力傳感器在-40°C~125°C范圍內,封裝應力可能引入0.02% FS的非線性誤差,需通過激光焊接、低溫共燒陶瓷(LTCC)等工藝優(yōu)化。
二、信號處理與補償算法的復雜性
1. 溫度漂移補償
挑戰(zhàn):傳感器輸出受溫度影響顯著。例如,壓力傳感器靈敏度溫度系數(shù)(TCS)和零點溫度系數(shù)(TCO)需補償至±0.001% FS/°C以下。
解決方案:需采用多溫度點標定(如-40°C、25°C、85°C)并結合多項式擬合算法,但國產傳感器標定設備(高低溫箱、精密壓力源)的控溫精度和長期穩(wěn)定性不足。
2. 非線性校正
問題:傳感器輸出特性曲線存在非線性(如壓阻式傳感器的二次項誤差),需通過數(shù)字補償(如查表法、神經網絡)實現(xiàn)全量程線性度<0.005% FS。
難點:國產芯片的ADC分辨率(通常18~24位)和噪聲抑制能力不足,難以支持高精度實時校正。
3. 多物理場耦合干擾
案例:加速度計易受振動、電磁干擾(EMI)影響,陀螺儀需抑制科里奧利力外的交叉軸耦合誤差。
應對:需通過多傳感器融合(如IMU中加速度計+陀螺儀+磁力計)和卡爾曼濾波算法,但國產芯片算力和算法優(yōu)化水平有限。
三、測試與校準體系的短板
1. 高精度標定設備依賴進口
現(xiàn)狀:國產傳感器廠商的標定設備(如福祿克壓力控制器、橫河溫度校準儀)主要依賴進口,成本高昂且受供應鏈限制。
影響:導致出廠校準周期長、成本高,難以滿足萬分級精度的批量化生產需求。
晨穹電子科技搭建完成國內MEMS產線建設。建設千級專用凈化廠房5300㎡,百級凈化廠房460㎡,通過石英qmems工藝,測試儀器設備,定期計量,定期校準,在國內也是批量生產化生產石英諧振壓力傳感器芯體的企業(yè)。
2. 長期穩(wěn)定性驗證不足
問題:萬分級傳感器需通過數(shù)千小時的老化試驗驗證長期漂移,但國產廠商缺乏完善的可靠性測試體系,部分數(shù)據(jù)僅停留在實驗室階段。
四、供應鏈與產業(yè)生態(tài)的制約
關鍵元器件依賴進口
案例:高精度ADC芯片(如ADI的AD7124)、低噪聲運算放大器(如TI的OPA2188)仍需進口。
2. 跨學科機制不足
問題:傳感器設計涉及材料、電子、算法、封裝等多學科,國內產學研協(xié)作機制尚不完善,導致技術成果轉化效率低。
五、國產突破方向與解決方案
1. 材料創(chuàng)新
進展:晨穹電子科技采用石英晶體襯底,提升高溫穩(wěn)定性。
2. 智能化補償技術
趨勢:引入AI算法(如深度學習)對傳感器數(shù)據(jù)進行動態(tài)校正,降低對硬件工藝的依賴。
3. 封裝工藝
應用:晨穹采用晶圓級封裝(WLP)和3D集成技術,減少引線鍵合帶來的寄生效應。
4. 政策與產業(yè)鏈支持
推動:國家“傳感器產業(yè)振興計劃”推動建設MEMS中試平臺、共享標定實驗室,降低中小企業(yè)研發(fā)門檻。
總結:國產萬分級精度傳感器的技術挑戰(zhàn)集中在材料穩(wěn)定性、工藝精度、算法補償、測試校準四大環(huán)節(jié),突破需依賴材料科學、半導體制造、信號處理等領域的協(xié)同創(chuàng)新。盡管短期內與世界水平(如博世、霍尼韋爾)存在差距,但在政策支持和市場需求驅動下,國產傳感器已在工業(yè)自動化、新能源汽車等領域實現(xiàn)局部替代,未來有望通過“差異化創(chuàng)新+生態(tài)整合”縮小技術代差。
免責聲明
- 凡本網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的所有作品,均為浙江興旺寶明通網絡有限公司-化工儀器網合法擁有版權或有權使用的作品,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經本網授權使用作品的,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化工儀器網”。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 本網轉載并注明自其他來源(非化工儀器網)的作品,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轉載時,必須保留本網注明的作品第一來源,并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fā)表之日起一周內與本網聯(lián)系,否則視為放棄相關權利。